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德國鋼筆筆尖代工廠

鋼筆產業涉及甚廣
以書寫機能的角度來看,筆尖製造應可算是技術層面上的關鍵環節之一
技術門檻不低,且需要市場需求支持
從20世紀初以來,德國鋼筆產業發展逐漸完備
雖然經過了戰後原子筆普及的洶洶來襲,導致鋼筆市場萎縮、鋼筆品牌易主、經營型態改變
然而時至今日,佔據著技術關鍵核心位置的德國筆尖製造端並未全滅,且還有少數工廠存活下來
成為至今德國代工業精密工藝的展現
Peter Book AG 與 SCHMIDT Technology GmbH 即為個中案例,
這兩家筆尖製造廠更是代表著德國精密代工業的兩種經營哲學理念。

Peter Bock AG 與 SCHMIDT Technology GmbH 都有七十年以上的歷史
兩者也都是家族經營,未曾易手他人
但是單從地緣關係來看,就可以發現這兩家代工廠的不同之處



SCHMIDT Technology GmbH
SCHMIDT 位於德國西南端的黑森林區
距離 Freiburg 與瑞士邊界都不遠
該處具有良好的精密機械工業環境,使得鐘錶製造業成為該區的傳統產業之一,在二戰之前發跡的 SCHMIDT 就是該區的鐘錶製造廠之一。
需要極高微機械精密度的鐘錶製造,讓SCHMIDT累積了一定程度的「精工」與「模組化」生產技術經驗。

二戰後德國百業待興,SCHMIDT 開始涉足書寫用品產業,亦即鋼筆的生產
然而在彼時,正巧恭逢原子筆技術發展期,鋼珠筆頭的技術與成本尚未達到市場規模
於是 SCHMIDT 挾帶著精工經驗優勢,投入了原子筆頭的研發,並且在德國的原子筆發展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了原子筆的成功經驗後,SCHMIDT 將以往生產鐘錶時的模組化生產哲學應用在書寫工具的開發上
發展出一系列的模組化筆具
在同一個筆管模組裡,可以讓該廠鋼筆筆尖總成、原子筆筆蕊總成、鋼珠筆筆蕊總成、多用途筆筆頭相互套用,且沒有任何相容上的問題間隙。

在鋼筆產業消頹不起的今天,許多鋼筆品牌易主後
或因成本考量、或因技術know-how消失
國際知名品牌大廠早已不再生產鋼筆筆尖總成與原子筆筆蕊總成
而成套(限量)書寫工具的關鍵技術零件即交給 SCHMIDT 代工
就算是索價不斐的珍寶筆桿,只要合乎模組,即可成套、大批地使用 SCHMIDT 所開發生產的關鍵零件。



Peter Bock AG
Peter Bock AG 位於海德堡,是德國鋼筆產業的發源聖地
許多知名筆廠都是發跡於海德堡
然而,就算是在戰前德國鋼筆廠如雨後春筍創立或是戰後更是紛紛復廠開張的鋼筆黃金年代
也並非每一家海德堡的鋼筆廠都有研發、開發筆尖的資本與技術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
上世紀20年代,也就是鋼筆技術重點還在研究如何好上墨、裝多墨、不漏墨的年代
當時的文具大廠 Pelikan 挾帶著(買來的)活塞鋼筆專利涉足鋼筆生產
1929年初代鋼筆 Pelikan 100 的推出更是想要大動作吃下當時的市場大餅的展現,也讓許多原本佔據市場的品牌籠罩在活塞鋼筆專利的陰影之下
然而,筆尖的製造畢竟不能一蹴可成,就算是有這麼大的(活塞)技術優勢的 Pelikan 也無法及時研發出合用的筆尖
於是初代 Pelikan 100 甚至請了 Montblanc 代工,代為生產合用於 Pelikan 100 的筆尖
兩年後,Pelikan 慢慢將自己研發產出的筆尖裝配在 Pelikan 100上,並採用邊產邊試的策略,每週一小改,每月一大改
與1950年代的筆尖相比,1930年代 Pelikan 100 的筆尖種類不多,但是規格卻相當雜亂,產品前後期差異甚大,甚至不可互相套用
Pelikan大約是在 1937 年才研發出較穩定的筆尖總成,並且於戰後復產後逐漸在筆尖總成的實務生產上趕上其他大廠

以文具業起家的Pelikan資本雄厚(野心也比較大),因此比較有本錢投入自產筆尖的研發
絕大多數筆廠的作法卻是將筆尖研發的成本與風險外部化
也就是採用今天電子產業常用的方式,將筆尖甚至筆尖總成的需求開出,招標代工
70餘年前的海德堡就有專門製造研發筆尖的工廠,例如 Peter Bock AG。

時過境遷,當鋼筆不再是書寫工具的主流後,沒有充分準備的筆廠無法面對市場遽變,黯然退出。
就算後來易主重開,生產規模大多也不如從前,大幅縮減
然而,鋼筆精品化後,筆尖也必須跟著精品化
使用18k金或是鈦金尖更是精品鋼筆的一大噱頭
同時,不大規模生產的個人工作室所做的手工鋼筆也慢慢在這樣市場特性中浮現出來
因此,憑藉著七十餘年對筆尖的代工經驗,拿下小規模但卻為數眾多的客製化市場
就成了 Peter Bock AG 筆尖廠存活下來依據,也是該筆尖廠的獨有價值!



事實上,無論是 Peter Bock AG 或是 SCHMIDT Technology GmbH
對鋼筆筆尖以至筆尖總成的精密加工能力都毋庸置疑
畢竟鋼筆需要的精工標準在現代動不動就以奈米為單位的精工尺度來說,實屬寬鬆容易
筆尖廠存活的重點在於:究竟能有多少市場需求以容納、支撐鋼筆筆尖的製造?
在德國這樣的鋼筆生產大國(帳面上),竟然也只剩下幾間筆尖工廠分食有明顯市場區隔的訂單
上述問題其實早已不言而喻。

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LAMY2000 MK尖的使用心得

以LAMY現代筆來說,手上這隻 LAMY2000 MK 14ct.尖出鋒若藏鋒,是為特色,也是當初在筆店試寫後沒選擇M尖的原因(初購時畫草圖用,草圖筆觸若處處出鋒...好像怪怪的XD)。看過 1980/90年代有18ct.版的LAMY2000,但沒實際寫過,故無法評論是否有異。

MK 是德文 Mittlere Kugel 的縮寫。德文的一般用法是形容詞在前名詞在後,mittler是中間的、中等的的意思,Kugel 這個字的字源是從中古高地德語而來(西元1050年至1350年期間的德語的形式,使用地區在現今德國南部、奧地利、瑞士部份地區),原意就是「渾圓」,現在就是指幾何學裡的「球」的意思。衍生用法就有很多了,舉凡某種圓啤酒杯、某種圓猶太蛋糕、某些圓徽章都可以叫做 Kugel;Kugel 也是德文的姓氏之一。MK 如果要直接翻譯成中文,應該可以翻譯成「中等圓尖」。

另外,下段出自網路商家 The Writing Desk 的介紹(以及很多在網路上充斥的類似說法),在此有些不一樣的看法......



--- 以下於 04.01.2011 引用出自 http://www.thewritingdesk.co.uk/reference.php?id=5 ---

What do all the different nib sizes mean?

Most pens bought in the High Street will be fitted with a medium (M) nib. Whilst this will suit a lot of people's writing, it won't suit everyone which is why, wherever possible, we offer many choices of nib point size.

Here is a brief description of each commonly found type:


-- 中略 --

* MK (rounded medium). A special nib made by Lamy with a more rounded point such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en relative to the paper is less critical than a standard point and therefore easier for beginners. The designation is no longer used but the current Lamy medium nib is made to the same specification as the MK.

-- 後略 --
--- 以下於 04.01.2011 引用出自 http://www.thewritingdesk.co.uk/reference.php?id=5 ---



首先,MK 是否為 LAMY 的特殊尖種,必須保留懷疑的態度。與今天的銷售形態相比,在鋼筆書寫的黃金年代,筆的銷售量並非完全以廣告行銷為決勝關鍵;那時原子筆還沒出現,同時,書寫需求量大(沒有印表機),誰能掌握消費者書寫的需求,誰的產品就賣得好,關於此點應無疑慮;而筆尖的製造應該算是當時筆廠的關鍵技術之一。在1950年代,德國的一哥二哥筆廠都推出過非常多樣的筆尖,有硬到可寫複寫紙的(D),也有可以分岔到2mm的EF彈性尖,筆尖形狀有平的、左斜的(O)、右斜的 (R)、球狀的(K)、鉤狀的(S,類似現今被折彎的書法尖),族繁不及被載,更可互相排列組合,例如可寫複寫紙的極細尖=DEF、鉤狀的細尖=SF。筆廠端出十幾二十種筆尖供消費者選擇更是一哥二哥廝拼的決勝關鍵,一哥二哥的Kugel圓尖當然也不會只能掛上中等這種尺寸;我看過的筆不多,有機緣看過的有Montblanc KF、KM,Pelikan KF,是否有KEF/KB/KBB等,雖聽過但沒實際見過,所以不敢肯定。然而時過境遷,一哥二哥筆廠換湯也換了藥之後導致現代筆尖的簡化,也讓沒換到湯藥的LAMY顯得有那麼一點不同,竟可做出了網路商家介紹的特殊尖種。

其次,圓尖是否比較容易上手實為見仁見智。事實上,在下寫過最趁手的鋼筆,是Kaweco未換湯藥之前(這家也倒店被買了),出廠於1950還是30年代的 Dia(eBay價10-20歐元)。該筆搭配人稱超難上手的左斜金尖。然而該尖雖斜,確也極軟,原本以為那種斜尖只能寫花體字,實際上墨寫下第一筆後才發現...書寫方向受限程度與手上這隻人稱不挑紙的MK尖差異無幾。看起來超難上手,寫起來卻是這麼好寫的筆......當下就決定裝滿墨水交給朋友傳用,讓它變成引誘朋友們用鋼筆的誘餌 XD

最後,如果現售M是比照停售前的MK規格製造的...那麼在邏輯上有個問題來了...前版的M尖呢?不產了嗎?如果是不產前版M尖了,那為何不單純的保留 MK並取消現行版M這個編號就好了呢?事實上,一般尖、左斜尖O、右斜尖R、Kugel圓尖、S鉤狀尖的形狀、製程、工業標準根本都不一樣,能這樣直接替用編號嗎?


類似上面引用的奇怪說法在網路上流傳已久,而且還是多語系的XD;網路上常見的說法還有歐美系的筆尖都筆日系的粗、歐系的筆尖不適合寫漢字等等......其實我以前看了也會信,然而,實際寫過一些筆後才慢慢發現不是那樣。這幾年LAMY也開始學著一哥二哥,一邊加重行銷比重、同時簡化筆尖;在不小心寫過1930/1950年代的筆之後,更是覺得現代筆廠筆尖越做越少、文宣卻是越做越厲害,某些筆商與筆廠甚至也開始上下其手,用各種奇怪的說法解釋這種現象。事實上,身為LAMY十年的使用者,對此心中實在無限感慨。至於LAMY現行版與舊版M尖的差異...對於已經收手不買現代筆的我應該很難實際比較了......


關於上述意見,非常歡迎討論;若所述有謬誤之處,也煩請不吝指正。

2011年1月2日 星期日

食譜>> 豬肉鮮蝦水餃

每次調餡料、擀麵時,總是要「回想」前次試出來的食材比例
這次寫下來,下次就可以查。


160顆水餃-豬肉鮮蝦


水餃皮:
麵粉 Type 405 1000g
水 500 ml
---
將 900g-850 g 麵粉與水混合揉成麵團,剩餘麵粉擀皮時要用
揉麵約一小時後,麵團可分成160份,一份擀成一張皮。


餡料:
豬絞肉 Thüringer Mett Schwein 1000g
高麗菜 一顆
鮮蝦 100g-250g (比例可調整)
薑 一小顆
蔥 一把
蛋 一顆
調味料:醬油、麻油、酒
---
1. 高麗菜切碎、加鹽、靜置脫水
2. 切蔥末、薑末,蝦切小塊
3. 將高麗菜中的水擠乾
4. 混合上述食材、加調味料攪拌(Thüringer Mett內含鹽,故不需另外加鹽)
5. 加入蛋,攪拌至黏稠牽絲狀即可。

文件墨水的工業標準

所謂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是也,其中,墨與硯的功能就是為了能製造出「合寫」的好墨水,墨水在書寫史上所佔的地位不言而喻。除了用硯磨墨,墨水的作用原理與製程也還相當多樣;若以墨水的用途來區分,適合簽署文件、支票的墨水,稱之為「文件墨水」。文件墨水必須滿足「快乾防水、不可修正、無法無痕移除」等條件,亦即必須符合國際工業標準 ISO 12757-2 所規範的:

一、抗光條件:墨跡必須在某種光照條件之下,特別是日光以及某種特定條件的紫外光,維持穩定、至少是可讀的顏色。
二、抗水條件:墨跡必須在水流的沖洗下,維持穩定、至少是可讀的顏色。
三、抗化學藥劑條件:墨跡必須有抵抗化學藥劑、特別是墨水消除液的能力,在塗抹該藥劑後,尚可維持穩定、至少是可讀的顏色。

上述第二、三點條件的鑑定應無疑慮,較有可能需要工業規格鑑定的是第一個條件,也就是抗光條件。適用於墨水、油墨、顏料、塗料、漆的抗光條件另有德國工業標準 DIN 53952 規範。規範中明定,將受測物照射日光以及定量紫外線後,依據退色程度將抗光特性分為十級 (Wollskala 1-10) ;每一級數代表退色時間差異一倍,例如在某強度光線照射下,WS1墨水從X色退至Y色需時10天,那麼WS2墨水就需時20天。另外,在客觀條件下墨水的退色無法避免,所以在墨水的實務判別應用上並無WS9(不退色)與WS10(絕對不退色),WS8 已經是墨水實務判別上的最高等級。DIN 53952 所規範的墨水抗光等級為:
WS1 極弱
WS2 弱
WS3 普通
WS4 可
WS5 佳
WS6 極佳
WS7 優
WS8 特優
符合國際工業標準 ISO 12757-2 所規範的抗光條件至少須為WS6,一般文件墨水抗光特性大多落在 WS7-WS8 之間。

傳統上(鋼筆出現之前),文件墨水可區分為「碳膠系」與「鎵鐵系」這兩類。碳膠系的文件墨水原理屬於物理變化,即設法將墨水中的碳粉滲入紙張的纖維內,待墨水乾涸,碳粉自然就膠合留在紙張纖維中,而由於碳粉穩定的特性,使得墨跡具有上述能力。鎵鐵系的文件墨水呈現酸性,寫在紙上乾涸後會產生微小的非水溶性、不可逆的穩定物質,因此墨跡在紙上亦具有上述能力。用墨在硯上磨出的墨汁屬於碳膠系,而歐洲傳統的沾水筆用墨水,即為鎵鐵系。

鋼筆墨水通道較細,而毛筆用的墨汁(碳膠系)與沾水筆用的墨水(鎵鐵系)所產生的膠合、非水溶性物質容易阻塞墨道,同時酸性的鎵鐵溶液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鏽蝕鋼尖,因此,現代的鋼筆專用文件墨水鮮少有此兩類(鮮少,表示還是有XD)。同時,該規範亦適用於原子筆油墨,例如 LAMY 的M16, M21, M22 原子筆筆蕊所含油墨即符合國際工業標準 ISO 12757-2。

值得注意的是,若要取得「文件墨水」稱號,就必須符合國際工業標準 ISO 12757-2,並通過工業標準組織的相關認證。由於該認證費資耗時,很多墨水廠並沒有送測,但是並不代表該廠墨水無文件墨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