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哺乳經驗心得分享

三個孩子分別在台灣和德國出生。氣候、環境、國情不同,所接受的媽媽衛教也不盡相同。差異最大的就是對哺乳的看法,下面有一些分享。

老大當初在台灣出生的時候,我們還是新手父母,所以聽衛教也聽的格外認真。記得那時護士以及衛教人員還跟我們解釋寶寶出生時,第一餐需要幾cc的母乳(或是配方奶),第二餐需要多少,還製成曲線圖,相當認真。那時,我們「同期」的新手父母們,對那些cc數都很緊張,深怕孩子喝不飽。試想,如果第一頓飯都吃不飽,該有的營養都沒給她,那孩子不就輸在起跑點了嗎?所以,我們借用了醫院提供的擠奶器,很小心翼翼的做完乳房護理,也就是要把乳頭上的分泌物清掉,然後按照衛教上面講的,把第一餐母乳按照衛教教的cc數擠到瓶子裡。然後看著孩子把該喝完的量喝掉,心裡就鬆了一口氣。任務成功!!

老二跟老三是在德國生的,德國有個職業叫做助產士,跟一般的護士不同。由於先前有過機會,處理過婦產科醫院的案子,所以對他們的體制運作稍有了解。助產士在整個生產的過程,包括產前檢查、衛教、產程、產後護理、產後恢復課程...都全程包辦;在產後護理的部份,甚至是很密集的往家裡跑,直接檢查新生兒與產婦恢復的狀況。對於哺乳與帶新生兒的部份,也是助產士到家裡來實際操作分享。關於哺乳的部份,有幾個一直被強調的重點:

一、人類是哺乳動物,經過遠古時代殘酷的天擇,僅存下來的現代人應該都有分泌足夠母乳的能力,同時,新生兒也具有足夠的吸允能力,否則在遠古時代必遭淘汰。因此,除非是非常特殊的狀況,否則媽媽與新生兒對於哺乳關係的建立應當沒有天生的障礙。
二、母乳分泌的機制與乳牛生產牛奶一樣,母體感受需要分泌、生產多少,即會製造多少。酪農飼養乳牛時,為了要讓牛奶產量多,所以就天天擠,擠的量也大,讓乳牛的身體誤認為需要相當多牛乳,因此就會分泌很多牛奶。人類母乳的分泌也是如此,媽媽的身體感受到需要多少,即會分泌多少。
三、新生兒對飢餓難以忍受,唯一可以表達的方式就是嚎啕大哭、找到奶頭就用力吸允。因此,不需要測量嬰兒有沒有喝到足夠的cc數。如果直接哺餵,孩子餓了就會用力吸允,媽媽自然會感受到需要而分泌。
四、一開始幾乎不會分泌乳汁,但是會有看起來很像汙垢的分泌物,不需要清除。根據德國醫師與助產士的說明,那叫作初乳,有新生兒前期需要的養分與抗體。因此,新生兒出生後,第一餐就建議讓孩子「直接」吸允媽媽的乳頭,吸收珍貴的初乳,又飽又營養。

因此,助產士在整個產後協助的過程,不斷強調媽媽與孩子之間節奏感建立的重要性。孩子的需求,媽媽自然能給他,這是母性自然的結果。然而,工商社會生活繁忙,能直接哺餵的時間通常不多,所以也有些變通的方法。比如:

一、使用擠奶器
二、喝配方奶
三、吃副食品

關於擠奶器...我們的經驗是,擠奶器的使用切勿過頭。如前述,母乳的分泌量是依照需求而定,如果過度使用擠奶器,會讓媽媽的身體誤以為需要大量分泌母乳。但若忘了沒按照時間擠初,大量分泌的乳汁無法排出,就會產生乳腺炎。乳腺炎相當疼痛,也會伴隨著發燒不適,乳汁也分泌不出來;助產士建議處理的方式是冰敷,並且以按摩的方式慢慢將乳汁排出,排出後,還是要試著跟孩子建立節奏感。有些身邊的朋友,不慎發炎,因為乳汁無法排出,就以為身體的哺乳機能停止了。然而,若一但停止哺乳,乳汁當然也隨即停止分泌,餵母乳這件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啦。比較好的方式是,擠奶器的使用與孩子需要量相近,不干擾媽媽與孩子的節奏感為優先考量。

無特殊狀況,母乳優於配方奶已經算是目前的共識了,但是新手父母或是我們感受到人定勝天、經濟起飛的上一代長輩通常會認為孩子會餓,就要用配方奶填補,因為母乳不夠...云云。也是如前述,母乳不夠,孩子自然會有所反應,會哭會吸允。這時,只要持之以恆讓媽媽與孩子建立他們的節奏感,母乳的分泌應該不會有問題,也就沒有不夠啦。

待續...